乙烯是反映化工行業發展水平的關鍵指標,乙烯產業鏈的發展,也決定了中國化學品的發展方向。從過去多年時間內,中國通過不同的生產工藝結構,在快速提升乙烯產業規模,從傳統的石腦油裂解制,逐漸拓展至輕烴裂解和煤/甲醇制。在中國化工產業的高速發展下,中國乙烯規模的目前已經提升至超過4900萬噸/年,目前已成為全球最大的乙烯生產國。
根據統計數據顯示,過去幾年中,中國乙烯規模年均增速達到15%以上,呈現了高速增長。據傳聞,為了防止乙烯出現過剩風險,中國對于新增乙烯項目,無論是石腦油裂解,還是輕烴裂解及油制,都在嚴格限制新增項目的投產。從過去2年時間內可以看到,中國基本無新增的乙烯項目。
但是,由于前期已經審批的項目眾多,并且已審批的項目陸續步入建設期,從而導致最近幾年內,雖然沒有新的乙烯項目得到審批,但是市場中有大量的新增乙烯項目投產,也在繼續推動中國乙烯規模的快速增長。
根據統計數據顯示,2023年中國將會有接近20套乙烯新增裝置,乙烯規模將會一次性增長超過1700萬噸,是過去17年中乙烯新增規模最大的年份。從下圖可以看到,2023年中國乙烯裝置將會出現爆發式增長。
根據對2023年計劃投產的乙烯裝置來看:
第一,2023年計劃投產的項目,大部分為2021年啟動建設的項目,建設周期約在18個月左右,2023年陸續建設完成投產;
第二,2023年計劃投產的項目中,全部配套乙烯產業鏈的下游產品,即為煉化一體化發展模式;
第三,2023年計劃投產的項目中,石腦油裂解裝置依舊占據主導,比例在78%左右,其次是輕烴裂解裝置,比例在9.6%;
第四,2023年計劃投產的項目中,石腦油裂解裝置主要集中在華東沿海地區,煤制烯烴裝置主要集中在西北市場,分布規則仍以資源稟賦屬性。
從2023年擬在建項目出現爆發式增長,可以看到以下結論:
第一,中國乙烯工業產能釋放即將進入尾聲。從中國擬在建的項目來看,未來擬在建項目約有26套,而2023年將會投建20套,所以剩余的裝置數量明顯減少,2024年開始的擬在建規模將會出現明顯降低。另外,最近幾年國家嚴控乙烯產能,審批的新項目門檻較高,導致新項目審批數量減少。
所以,如果已審批的項目產能陸續釋放的前提下,也將導致新增產能陸續得到釋放,新增產能壓力逐漸環節。
第二,擬在建的乙烯項目中,輕烴裂解及綜合利用的項目占比逐漸增多,行業內對于石腦油裂解項目的申報難度加大,以及輕烴產品的低碳屬性,都將驅動輕烴類產品作為生產乙烯的主要方式。此類生產方式,或將伴隨未來中國乙烯工業較長時間。
第三,2023年是中國十四五發展的關鍵年份,很多計劃在2025年投建的項目,都將集中在2023年和2024年投產。至十五五期間,中國化工產業將會面臨碳達峰的發展限制,和化工產業增長的矛盾,而保障達峰有可能是十五五期間內的主基調。在此趨勢下,化工項目在十四五投產,是中遠期發展的最佳選擇。